在那个“物资匮乏”的年代,春节就是“解馋”的大好时机,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国过年的一日三餐,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,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它变出的花样能摆一个白菜席:芥末白菜墩、菜心拌凉菜、五香辣白菜、腌白菜、醋熘白菜、炒酸菜或炖酸菜、油泼梅干菜等。条件好一点的人家,餐桌上有炒三鲜、大白菜炖粉丝。那时候肉、鱼、蛋、糖等数量少,供应有限,都要凭票排队买,尤其是猪皮抢都抢不到,因为猪皮特别紧俏,猪皮和猪肉都是分开卖的。这时候的年夜饭上见不到绿色,过年能用冻芹菜包顿饺子就不错了。
20世纪70年代是凭票供应的年代,一个月半斤鸡蛋,三两油,几十斤粮食,一家人都要计划着吃,否则就会青黄不接,年夜饭除了是一年之中一家团聚的日子之外,一些平时吃不到的食物,都会在年夜饭时端上桌面,过年之前,家庭主妇们会把猪肉、鱼肉烧好、冻结。客人到家里拜年,就将猪肉冻、鱼肉冻端出来给客人吃。过年时候,如果没有客人来,自己家人主要吃肉汤炖萝卜。春节期间为了变得丰盛年饭,人们必须“起早贪黑”去抢购。到了70年代后期,市面上才开始出现白酒、巧克力、话梅糖、饼干、蛋糕、糖果这些“奢侈品”。
时间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,生活慢慢好起来,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,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。从初一到十五可以天天吃肉,有些条件好的家庭鸡鸭鱼也都有了。从80年代开始,
过年家家都要杀鸡,父母要从早忙到晚,从上午就开始炖鸡,一直炖到年夜饭开饭前。鸡肉永远摆在桌子最中间,孩子们这时候是最幸福的,能吃一只大鸡腿。有的还会在除夕夜前一天晚上煮一锅茶叶蛋,满屋都是茶叶蛋香。
20世纪90年代,生活好了,吃年夜饭变得很多元,有的家庭仍然忙前忙后准备家宴,但也有图省事儿的,购买半成品的家庭套餐回家简单加工一下。饺子也有些人家不包了,直接买速冻饺子,或者买现成的饺子皮。年夜饭上的大鱼大肉到了90年代已经司空见惯了,开始出现螃蟹、虾之类的海鲜。